徐刚:AIGC时代,如何规划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

   发布机构: HRoot  2023-10-31 10:26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行动指南》作者、复旦MBA同学会人力资源协会主理人、深蓝信息公众号分享人徐刚在2023 HRoot人力资本论坛·上海站的精彩演讲——《AIGC时代,组织新形态与HR数字化应对》。


以下为徐刚的部分精彩观点:



AIGC时代,我们的组织形态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我想到的这几点,也是近两年大家在不断探究的地方。第一是敏捷,我们如何能够从客户导向或者从员工导向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能够帮助客户产生更大的价值,让员工感受到意义,不断去做持续的迭代。第二是扁平化,我们更多地要发挥一线员工的力量,因为他们离客户最近,要让他们能够去做第一手的决策。第三是动态管理,在未来特别是AIGC产生之后,很多的岗位描述或者岗位职责一定是会不断变化的,传统的只做岗位描述上的工作已经不行了,因为岗位的工作要求是瞬息万变的,如何能够把我们的技能打散并重新组合,这是HR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一种新的岗位的动态组成。最后是柔性,在未来很多东西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何能够更快地调整,让员工或者领导者能够随时去应变,能够以现在的业务驱动为导向,找到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AIGC时代,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规划人力资源数智化,赋能组织新形态,做好组织、人、技术之间的平衡?我将从三个角度分享一下,分别是思维、场景、体验。


在这样动态变化的时代,对HR来讲,做人力资源数智化规划最主要的不是去学大数据分析,也不是去学编程,而是更要有想法,不是懂算法。HR的数字化思维特别重要,因为有了思维,有了方向,才能够知道未来我们到底希望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最困难但也最重要的其实是转变思维。




我们如何确保数字化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这就需要HR有整体化的思考。举个招聘的例子,首先,HR要去思考我的战略规划是什么,我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二是从候选人的体验去思考,从这个角度出发,HR需要从战略规划导出各个部门的关键岗位,然后再去看需要哪些关键人才,有哪些基本的胜任力是我们需要的?在这张图中,我用绿色代表这件事只有人可以做,任何一个人工智能都替代不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测评这样的一些方式找到这个人才的画像,这是技术可以做的。然后,我们萃取高绩效员工的关键行为,作为今后人才培养和招聘的目标,这也是只有HR才能去做的。


从业务目标的角度来看,人员测算是系统可以做的。如果要更好地吸引候选人,我们就要考虑候选人体验,这也是只有HR才能做的。有了这样的分析之后,我们也已经有了标准,吸引到候选人投简历,后面就可以进行简历智能筛选、智能面试,录用之后就可以做招聘报告了。


大家发现我分享的这个招聘场景的思维是个链条,任何一个事情必须要有输入,然后再输出,才能够连到一起,才能够走通。如果把这中间绿色的人去掉,这个链条还能走得起来吗?是走不起来的。HR在这个链条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场景思考清楚,然后和业务讲清楚上数字化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去做绿色的系统,而不是降本增效把人裁掉。这一点是HR影响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维。




第三点讲一下体验。我们要让员工从他的角度去感受到他是愿意去做这份工作的,然后他才会去付出。这和传统的全面回报(Total Reward)是不一样的,全面回报是你先把工作做好了,我再给你回报。员工体验是你先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再去付出。我自己写过一篇文章叫五星员工体验(见下图),首先在传统的员工旅程分析之外,再按照人性的需求增加人生事件,这和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第二是把传统的薪酬福利(C&B)以及健康、社交相关的需求放到了生活保障中,这也是和相对比较底层的人性需求是相关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发展,这也是真正能够激发员工的动力点。在这一点上就是如何能够让员工认识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感、目标感,能够认同这家公司的价值观,能够让员工觉得他是被信任的,能够在这家公司不断发展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对于HR来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多变的世界?我认为主要有这几点:第一是HR需要有顾问思维,HR不要总是去做事务性的工作,而是要拥有顾问思维更好地去影响业务,让老板觉得你的工作更有价值。第二是业务跨界,如果HR不懂业务或者不懂其他行业的情况,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其他行业的人打败。第三是技术数据,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决策。第四是沟通情商,这是HR的优势,在如何能够更好地同理员工及设计员工体验中会用到;另外,从HR个人发展角度来看,现在有很多技术已经能够帮HR完成重复性的工作,这时决定HR能够走多远的一个很大的要素就是他的品格和情商。第五是有效人脉,HR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协同共创的方式提升在业界的影响力,因为HR不仅是自己相互内卷,更多地是要跟业务卷、去影响业务,让业务知道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和HR协同。





  • 阅读 275,187
  • 1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暂无相关数据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34014625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