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梁女士,辞退!美国黎女士,解雇!这才是雇主品牌危机公关的正确姿势!

   发布机构: HRoot  2020-03-21 10:45



作者:李硕排版:Echo 

3月20日,美国Biogen(渤健)公司表示,日前北京输入性病例黎女士已不再是该公司雇员,因为“她的行为与渤健的价值观相悖”。

 

图源:渤健生物官方微博

 

新闻一出,不少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直呼“太解气了!”,而上一次网友们表示“大快人心”的开除员工事件,就发生在3月17日。相比于这次,4天前的拜耳的一波“神操作”似乎引起了更大的波澜。



迅速公关,拜耳两日内转“危”为“机”


事情发生在3月15日,一段国外抵京女子不隔离外出跑步视频引发热议。据了解,视频中的女子为澳大利亚籍华人,抵京后未按规定居家隔离,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在面对社区防疫人员的劝说时,该女子不但不听劝告,还大喊“救命骚扰”。随后,民警赶到发出警告,要求其必须按规定居家隔离14天不允许外出。


图源:网络

 

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广大的网友群众认出,该女子为拜耳中国管理人员。就在网友准备将“矛头”对准拜耳时,3月17日下午,拜耳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拜耳中国对网上流传的视频进行核实后,确认涉事者为拜耳员工。拜耳中国表示,根据公司相关规定,对该员工做出辞退处理,立刻生效。

 

图源:拜耳中国官方微博

 

在微博中,拜耳中国表示:拜耳一贯遵守经营地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并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抗疫行动。这让拜耳在关键时刻扭转了舆论风向,中国网友几乎是一边倒的给拜耳中国“点赞”,不少网友直呼“干得漂亮”、“你们这一波声明既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又能降低对你们企业的消极影响,你们的公关团队比较厉害,不过相信你们应该是一个好企业,可以信赖。”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拜耳此次的危机公关成功了。拜耳这条微博从发出至今,已经获得超过一百七十万条点赞和四万多条转发,预计全网曝光量不低于5个亿,这也让很多国人都知道了“拜耳中国”这一品牌,无形中为公司做了免费的正面宣传广告。换在平时,想达到类似的公关效果,没个成百上千万的预算恐怕是达不到的。

 

在此次危机公关中,拜耳之所以能够把“一把烂牌”打好,关键因素在于“快”!这件事对于拜耳品牌影响长远,越是往后发酵,负面影响就会越大,所以及时做出决策这点很重要。事实上,该女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国紧急响应规定,如果等中国执法部门有所行动,进入司法流程,再加上对外报道称拘留的是拜耳公司的员工,会给该公司的声誉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拜耳必须更早一步做出动作,在舆论没有大范围沦陷的情况下,反被动为主动。

 

在负面舆情极易发酵的当下,拜耳果断利落的人事罢免决定在短时间内既赢得国内消费者好感,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信任,又降低对企业的消极影响,这波操作确实比打广告强多了。拜耳此次的操作可以说是危机公关的一个教科书式案例。



“开除”决定的背后,

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虽然有人调侃拜耳以开除一名员工赢得14亿中国人的好感,但是正如渤健公司发表的声明中所说的,员工不遵纪守法,个人行为有悖于企业价值观和文化,才是拜耳采取辞退手段的真正原因。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说一说什么是企业的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专业一点说,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须信奉的信条,是员工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影响与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立场等等。

 

从一些拥有悠久历史的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它们之所以能持续生存发展,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守价值观。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价值观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并影响着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为企业建立规划、制度和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

 

任何一家成功的大企业在选择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候选人和员工个人品质以及是否认同企业价值观的看重,甚至超越了他们的技能,特别是大的世界五百强外企。某知名企业的HR就曾表示不会聘用技能突出但却有银行征信不良记录的候选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软件公司VMware也曾在采访中表示,会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直接与候选人沟通企业价值观的相关问题,从而确定该候选人是否是VMware寻找的人才。

 

作为一家拥有众多子公司的跨国公司,拜耳这些年在中国发展态势良好,在中国发生疫情期间,拜耳中国除了捐款之外,还曾在3月4日发声,“疫情期间,我们始终未曾离开!”拜耳公司管理委员会沃纳.保曼也曾表示:“作为一家生命科学公司,拜耳始终如一的关注人们的健康。拜耳和中国人们站在一起,共克时艰。”

 

反观在视频中的澳籍华人女子,在已知企业对于此次疫情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之后,依然不配合国家的抗疫规定,在理论不过的情况下,竟然大声喊“救命,有人骚扰”。这种无理取闹、不守规矩的表现,抛开国籍不谈,身为公司主要员工,却如此的不懂法,不守法,甚至是无视法律,尤其是在分公司所在国,这样的员工对一家跨国公司来说是致命的缺陷。让这样的人做企业的员工甚至是团队领导,将来会给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麻烦和损失,恐怕也没有哪位管理者愿意留用。



辞退决定是否合规?听听专家怎么说


虽然拜耳和渤健的辞退声明获得了“满堂彩”,但也有人质疑这一举动的合规性。毕竟作为员工,他们在工作中好像也并没有什么错失,违反疫情期间的规定也属于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企业辞退的依据是什么?

 

事实上,一家企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相当严格的。每一位员工都应遵守法律和相关规定,遵守公司的制度。如果员工严重违反了公司制度,给公司带来国际上的不良影响,那么,公司是完全有权辞退员工的。

 

对此,劳达副主任律师、高级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委员会委员石先广先生也给出了专业意见:

 

针对疫情防控,如果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规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并向员工公示或告知,且不失合理性的,应可以作为处理员工的依据。如果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公司有权和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据拜耳微博声明的第二条显示,“公司所有员工都应该严格遵守当地政府抗击新冠疫情的各项措施,并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和法规。”在事件中,该女子违反新冠疫情防范隔离14天的规定,而且对于警察的劝告也置之不理,还口出狂言,素质十分低下,影响十分恶劣。因此,拜耳给出的“公司已根据相关规定,对该员工做出辞退处理,立刻生效”也是有充分依据的。

 

此外, 如果用人单位并未针对疫情防控制定具体的制度,但有相关类似条款可以套用的,也可以作为处理的依据,如针对员工8小时之外的行为,若企业的《员工手册》中有类似如下的表述:

 

员工在工作之外的不当行为,经媒体曝光或传播,给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的,视为严重违纪。

 

也可以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依据。

 

渤健在声明中表示:“黎女士是在没有告知公司和无视卫生专家指引的情况下做出了前往中国的个人决定。企业对其个人行为对中国疫情防控所造成的影响深感不安。”虽然,渤健在声明中没有明确显示公司是否在此次疫情中对于员工制定了详细的行为准则,但是依据“对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这一点对该名员工予以开除决定也是站得住脚的。

 

与此同时,石先广先生也建议,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类似上述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若企业没有类似规定的,应及时修订《员工手册》。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会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来衡量员工日常的工作表现。例如,员工每个月完成了多少业绩?员工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这些每年预定的工作指标?他们能否将生产效率最大化、提高产量或降低成本?

 

那不可见的工作呢?比如:员工与公司价值观是否相符?企业文化是否能渗透到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员工是否对公司的品牌形象有促进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此次的疫情宛如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企业之间的差距、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以及员工价值观、个人行为与企业价值观之间的“鸿沟”。

 

在疫情过后,企业除了要重建自身的业务体系外,还要做的,也许就是让员工真正践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而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



人力资源领域顶级大会

创未来 · 共生长 | 2020 HRoot首席人力资源官大会

CHRO DIALOGUE

系列直播重磅上线!


HRoot携手人力资源领域先锋者与创新者

聚焦组织的创新与突破、自救与赋能

共同打造一场极富格局与远见的思想盛宴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企业的未来而努力!


2020.3.19-4.23每周四晚 20:00 定档开播关注HRoot  不见不散我们一起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新法则!
限时免费,“码”上预约


HRoot全国服务支持

HRoot为各位HR小伙伴们提供更多的线上学习机会:

1. 关注HRoot微信ID:HRootChina

“码”上关注


在菜单栏"CHRO”、“找资源”中,获取更多课程资源和免费报告、免费视频、高管采访、HCM微刊等学习资源;
2. 登录HRoot APP应用商店中搜索HRoot静心学习往期线下会议的演讲嘉宾分享视频和更多优质课程;


3. 登录何马网http://www.hrmarket.net获取更多免费报告、免费视频等学习资源。 如有问题,也可随时在HRoot微信上呼唤我们哦!

本文系HRoot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因版权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 阅读 230,192
  • 1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暂无相关数据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