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司如何不被新公司打败?

   发布机构: HRoot  2018-12-10 08:00

作者丨刘润

来源丨刘润 (ID: runliu-pub)



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过去的经验大多不再适用,而真正敢说能预知未来的人,几乎是没有的。这就导致了当今企业普遍存在战略的窘境。


01

突破眼光局限

用组织的方式,解决战略的问题



假如说我们在变革时代看到未来有100种可能性,而每种可能性都有100家公司在做,那么市场上,就有1万家公司,在“创新”,在试错。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他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成为新的巨头企业;


而对于今天的巨头企业,他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保住自己的地位。


当然巨头企业拥有的人才、资本、资源,也要大得多。


我们假设大公司有100倍于小公司的优势,那么,他将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成功渡过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这百分之一的机会,来自极其精准的战略眼光,和极其凶猛的战术执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小公司几乎必然打败大公司。


准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新公司几乎必然打败旧公司。


再准确一点的说法,应该是:10000家能力为1的新公司加在一起,几乎必然打败能力为100的那家旧公司,虽然代价是,那10000家公司中最终会死掉9900多家。


那么,有多少企业的负责人,能有“极其精准的战略眼光,和极其凶猛的战术”,用来打赢这场战争呢?


说到预言未来的战略眼光,乔布斯算一个。但是,放眼世界,你很难找到第二个乔布斯。


所以,很多企业家选择的,是我不去用自己瞎猜的战略,去指导这场战役。


企业让战略在将士中自己生长出来,用一套机制去发现他们、孕育他们,然后,不断投资那些被不断验证的战略。


他们选择“用自发组织的方式,解决动态战略的问题”。比如海尔,企业做成平台,员工都是创客。


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平台型创新。


02

激活个体力量

平台要激发创业精神,并提供创业扶持



那企业的平台型创新该如何推进呢?

 

大家都很熟悉淘宝、京东,微信、陌陌、滴滴、去哪儿这样的第三方平台,但大多不了解组织本身该怎么成为平台。


从海尔的实践来看,激发创业精神和提供创业扶持是推进平台型创新的两大课题。


海尔把几万人的企业,拆成几千个小微企业,每个小微企业,都有自己的三张财务报表。


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在接受我访谈时认为,改革之后,员工的创业激情有很明显的改善,因为他们自己投入资本创业了,角色完全变化了,以前可能是被动的、打工的,现在自己也是老板了。

 

之所以强调激发创业精神,是因为转型相当于创业。


我见过不少传统企业老板抱怨,员工没有创业精神,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


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创业,他们也不是主人。


老板把持转型公司100%股权,却要求员工像主人一样工作,这不现实。


要敬畏人性。


变革时代,激励方式的变化是一切战略变化的基础。


海尔建设平台型企业,一方面是用股权激励员工的创业激情,另一方面是搭建“海创会”平台为创业团队提供五方面的专业服务:


海尔的创客工厂有价值几千万的3D打印设备,可以给小微硬件企业提供第一台模具;


海尔的创客学院可以提供管理、融资、上市等方面的培训;


海尔创客服务平台提供财务、人力、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海尔创业基金有13亿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创业项目;


海尔在青岛还有创业基地(孵化器),海尔叫加速器,一些比较成熟的项目,需要加速的话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进行孵化、发展上市。


在小微企业和创业平台的共同努力下,海尔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雷神笔记本电脑、iSee迷你投影机、咕咚手持洗衣机、焙多芬智慧烤箱、馨厨冰箱、有住网......


这些高度多元化且受到市场认可的新产品,显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在充满不确定的、难以预测的未来继续前行。


03

打破组织边界

让全世界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海尔的平台转型,除了对内建立“激活个体力量”的机制,还对外建立了“打破组织边界”的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组织弹性和适应力。  

 

以前的海尔是封闭的,生产、研发等等都是自己的,一切都是内部体系来培养,事实证明问题也很多。


第一内部的动力和潜力没有释放出来。


第二和国际竞争对接不起来,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实际上都在外边。


现在的海尔完全是另外一个海尔,是一个开放的、创业驱动的平台型企业,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是外部过来合作的,比如种菜神器和健康医疗设备。

 

包政先生对企业的组织形态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整个企业就像一个大楼,上下被层级的楼板隔开,左右被部门的墙壁隔开。”


可以说,海尔通过平台转型,既打破了层级的楼板,也击穿了部门的墙壁,还拆除了大楼的围墙,大大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企业观。


04

享受“全脑红利”

互联网时代组织再造的大目标



那么,海尔“激活个体力量+打破组织边界”的平台转型实践,能够带给我们什么重大启示呢?

 

企业是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封闭性和金字塔结构是其典型特征。


企业的决策由几个高层人物做出,中间管理层上传下达,基层员工拼命干活,也就是说整个企业只有几个人充分地发挥了脑力,其他人更像是螺丝钉,这种组织模式无法灵活应对快速变迁的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


以激励机制“激活个体力量”,充分调动企业全员的脑力;


并“打破组织边界”,以自身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外部脑力,从而享受“全脑红利”。


这是每个企业应对时代变革和激烈竞争的重大机遇,这也是“开放、透明、分享”的互联网时代精神对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的重大改造。





· END ·

火热报名中!“2018 澳门中国国际人力资本论坛”(澳门,12月11-12日)

点击即可了解详情及报名!

  • 阅读 229,183
/// HRoot(包含移动应用、网页版)是一款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内容推荐引擎,内容全部来自内容账号在HRoot内容平台自行发布或授权自动抓取,HRoot不生产内容。以上的本文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机构/发布人、内容账号所属机构或所属人自身观点,不代表HRoot观点或立场。本文内容账号的发布机构/人信息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发布机构/人名称以了解详情。【复制原文出处链接】
本栏目更多精彩文章
暂无相关数据
最新活动
HRoot官方微信

HRoot微信公众号提供*新的人力资源资讯信息,现在关注即可好礼!

扫码关注
投诉
HRoot媒体矩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使用条款| 隐私政策| 安全承诺|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Copyright © 2002 - 2024 HRoo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1-58215197 沪ICP备05059246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562号